三、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
因为呼吁万历皇帝取消矿税的官员不在少数。但是,作为民间告状而进了诏狱的紫柏和尚是第一人。紫柏的大名在京师可谓无人不晓,他的被逮因此也成了轰动京师的大事。紫柏的请愿书究竟是如何写的,明朝的官方档案中没有记载,而紫柏的文集中亦未收录。他的请愿书可能如李三才的奏本一样火药味十足。不然,审讯者不会不顾忌他的大名而进行严刑拷问。
紫柏被逮六天后第一次押到刑部过堂,他写了一首《腊月初五日从锦衣卫过刑部偈》:
紫柏把自己说成是“大贾”,把审讯室称作“福堂”,然后又说自己在“恐怖海”中要安然高卧。这首偈诗语涉调侃,又很有一点藐视法堂的英雄气。由此可见,紫柏不肯与谳审官配合承认有罪。因此,他受到酷刑便是意料中事了。请看他写的《腊月十一日司审被杖偈》:
用竹篦夹手,称为拶刑。用竹篦将十根指头夹住,两头各套把手,行刑者一边一个,使劲一拉把手,十根指头轻者血肉模糊,重者指骨断裂。行刑者用此酷刑对付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,可见仇恨之深。但紫柏并不屈服,仍然坚持为民请命的意愿。
关于这段公案,史载甚少,只说紫柏上书朝廷请求减少矿税,却被宦官权贵陷害。至于哪一位太监哪一位权贵害他,却语焉不详。
我想,宦官与权贵构害紫柏,必定与紫柏上书请愿的内容有直接的联系。紫柏久居浙江,进京请求减免矿税,说的也是浙江矿税之事,其时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正好与此事有牵连。一个是内阁首辅沈一贯,另一个是矿税总督大太监孙隆。沈一贯是浙江鄞县人,孙隆虽不是浙江人,却一直在浙江督收矿税。紫柏的请愿书如果有可能得罪人,这两个人恐怕都会列为首选。个中原因不外乎两个:第一,都是得脸上无光。他可能觉得紫柏一个和尚,不守出家人的本分,反而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来踹他的窝心脚,他的生气可想而知。此时,若是孙隆之流欲借刀杀人严惩紫柏,他即便不附和,也绝不会施以援手。在《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》中模模糊糊记了一句:“时执政欲死师。”这个执政,就是沈一贯。
在这种情形下,紫柏的悲惨下场便已注定了。偏偏紫柏没有认清这个形势,还想着自己为民请命可以得到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庇护。殊不知吃斋念佛的李太后,早已是独居深宫,与外界已经隔绝。万历皇帝对她封锁一切消息。所以,她压根儿就不知道紫柏进京的消息。如此说来,紫柏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了。